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凶?瑞金医院胰腺中心早筛探(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唐闻佳 年轻化趋势与糖尿病的“贡献” 《通过cfDNA甲基化进行胰腺癌早期检测及风险分层》主要研究结果包括:基于PDAC和良性肿瘤及癌旁组织的对
作者:唐闻佳
年轻化趋势与糖尿病的“贡献”
《通过cfDNA甲基化进行胰腺癌早期检测及风险分层》主要研究结果包括:基于PDAC和良性肿瘤及癌旁组织的对比分析,共鉴定出909个差异化甲基化区域(DMR);基于cfDNA甲基化早期检测模型可显著区分PDAC与健康对照的血浆样本,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CA19-9敏感性更佳等。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高危因素,比如说吸烟、喝酒。
cfDNA甲基化的探索:
沈柏用教授分析,因为胰腺癌的发病很隐秘,它是一个后腹膜器官,不大容易被发现。其次,胰腺癌的自然病程非常快。从发生癌变到最后患者离开这个世界大概是一年半的时间,“所以,留给我们早期发现的窗口期就非常短。这就造成了目前胰腺癌不如人意的治疗效果——全世界得胰腺癌的人,能活满一年,我们称之为一年生存率,约是20%;五年存活率约是7%。可以看到,胰腺癌总体上是一个治疗效果非常差的癌种,我们称之为癌中之王。”
为什么胰腺癌发现时中晚期比较多?为什么不能早点发现?
第一就是早诊率非常低。比如,当一个人出现血糖变化时,不一定会想到胰腺癌,大部分人会去看内科,吃药、打胰岛素,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做CT,所以早期诊断很容易漏。当一个人得了胃癌或肠癌,会看到大便有血,但胰腺癌没有非常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发现很难。
如此凶险的癌王,发病趋势还在走高。沈柏用教授称,胰腺癌总体的发病趋势全世界都在升高,并且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有一些年轻化的趋势,涉及20岁-55岁的人群。“我不觉得这些人应该在我病房里出现,但有一个情况要引起注意,20岁到55岁年龄段里,2型糖尿病的胰腺癌发病率要比正常人群高七到八倍,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
近日,国际胰腺病学会(IAP)举办2022年年会,作为胰腺疾病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世界各地的胰腺病学专家针对胰腺疾病各领域进行汇报。本次年会上,来自中国胰腺疾病研究重镇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作了题为《通过cfDNA甲基化进行胰腺癌早期检测及风险分层》的汇报,其对胰腺癌早期检测进行的重要探索,为早期发现胰腺癌、争取治疗机会带来新希望。
胰腺癌诊治领域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沈柏用教授接受记者专访。
编辑:唐闻佳
“糖尿病和胰腺癌的关系千丝万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我们的结论是互为因果。我们都知道,胰岛素降血糖,需要通过胰腺分泌,如果胰腺长了肿瘤,胰岛素肯定就分泌不足了,会引发糖尿病,那么这就是胰腺癌是因在先,糖尿病在后。而最近我们也做了一个涉上海1400万人口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得胰腺癌的风险更高。这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糖尿病是因,胰腺癌是果。所以有一个比较共识的认识是,2型糖尿病患者是胰腺癌高危人群,容易得胰腺癌。”沈柏用教授进而谈到,这就涉及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提前管理。
第四,整体精神状态比较抑郁的、焦虑的,会比正常人群有更高的罹患风险。
也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一般风险人群的胰腺癌早期检测方法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当前尚缺乏标准的早筛方案。
“胰腺癌的发生越来越多,背后因素很多,简言之,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吃得好了,活得长了,胰腺癌相应变多了。”沈柏用教授称,胰腺癌发现时的大致比例是:20%是早期,40%是中期,40%是晚期。只有20%也就是早期患者,还有机会手术。中晚期患者不仅失去了手术机会,其他治疗手段亦效果有限。
“胰腺癌诊断的标准是有的,这个标准就是肿瘤指标的升高,CA19-9升高如果大于100,基本上就是胰腺癌。第二个标准是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PET-CT等。这两者结合起来对整个胰腺癌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手段,比如超声内镜。最近国际上有一个研究就是对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开展超声内镜,提高早期诊断率。”?沈柏用教授坦言,对于早筛方案,全世界的尝试很多,未有共识。
沈柏用教授称,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凶险程度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构成: 文章来源:《学术探索》 网址: http://www.xstszzs.cn/zonghexinwen/2022/072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