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元宇宙工程系,是跟风营销还是创新探索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处于发展初期的元宇宙产业还面临着隐私风险、技术压力、产业内卷等各方面风险。因此,作为教学革新的元宇宙产研融合实践也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走向,它是否能成功打响高校元宇
处于发展初期的元宇宙产业还面临着隐私风险、技术压力、产业内卷等各方面风险。因此,作为教学革新的元宇宙产研融合实践也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走向,它是否能成功打响高校元宇宙“第一枪”,依旧是个未知数。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一事引发热议。随着元宇宙在游戏、社交、汽车、医疗等产业领域的持续发力,既有网友表示学界走在业界前面总比落在后面强,但更多的网友则对此次更名表示了质疑,认为这不过又是一场急功近利的炒作噱头。学术探索并非只是名头上的创新,高校能否成功打出元宇宙“第一枪”任重道远。(9月24日《现代快报》)
□曾航(重庆大学)
2022年被视作元宇宙由概念走向现实的元年,但资本的入局和探讨的火热无法掩盖元宇宙作为新生事物,在概念上的模糊和技术上的不成形。自元宇宙大火后,大量产品打着元宇宙的标签标榜自己的技术革新,但内里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七麦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约有228个APP在其应用描述中增添上“元宇宙”三个字,其中有169个自称为元宇宙社交的APP。字节跳动和百度也曾各自推出元宇宙社交产品“派对岛”和“希壤”,但最终也由于内容运营无法跟上用户需求,技术支持无法满足用户期待,在经历短暂的火热后归于沉寂。因此仅仅将元宇宙作为招生噱头和自我炒作式的学术包装,不仅难以实现教育元宇宙下的产学研合作,稍有不慎只会导致大量被“元宇宙”所吸引的本科生成为这场实验的风险承担者。
元宇宙作为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本身大有可为,高校若真正将元宇宙作为自己产研融合新方向并持续深耕,不仅能够推动高校教学模式革新,也能助力元宇宙落地现实的技术难点攻克。南信大从今年8月元宇宙研究所的成立,到计划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元宇宙方向人才,再到各种AI人才的引进等各种布局举措,可见南信大的元宇宙梦并非一时脑热。学界的研究探索和业界的实践发展能够相互助力,产教的融合过程中能让专业技术直接进入课堂,而人才培养也能为企业的元宇宙开发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元宇宙在各个领域的落地。
高校专业名称是历史积淀和办学实践的结果,需要有其稳定性和科学性。但如今,不仅是专业名称,学院名称乃至校名也成了某些高校发力的方向。不过,再高大上的名称也不代表教学质量也高大上,看似与时俱进的名称在流量和热度消逝之后,难免可能沦为一场闹剧。这不禁让人疑问,将有25年历史的“信息工程系”改名为“元宇宙工程系”,是否会在下一个席卷互联网的新概念来临时,又面临新一轮的改名风波?
文章来源:《学术探索》 网址: http://www.xstszzs.cn/zonghexinwen/2022/0927/635.html
上一篇:山东社科论坛2022?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的中国探
下一篇:商品画的流行